皮影戏最早起源于什么年代(皮影戏:历史悠久的民间戏剧,曾东学西渐传到奥斯曼土耳其)
2023-08-13 本站作者 【 字体:大 中 小 】
篇首语:学者有自立之志,当拔出流俗,不可泛泛与世浮沉。本文由小常识网(快猫官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皮影戏最早起源于什么年代(皮影戏:历史悠久的民间戏剧,曾东学西渐传到奥斯曼土耳其)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皮影戏最早起源于什么年代(皮影戏:历史悠久的民间戏剧,曾东学西渐传到奥斯曼土耳其)
在中国长达5000年的悠久历史中,人们在从事物质生产活动的同时也创造了相当一部分令人陶醉的传统娱乐文化活动。比如说逛庙会,行酒令,乐器演奏等。其中戏剧就是广为人们所欢迎的一种活动。而中国戏剧(China Drama) 主要包括戏曲和话剧,戏曲是中国传统戏剧,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逐步形成了以“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为核心的中华戏曲百花苑。 话剧则是20世纪引进的西方戏剧形式。 中国古典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堪称国粹,她以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为历代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而且,在世界剧坛上也占有独特的位置,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
目前中国有特别多的传统的文化戏剧,这样传统的文化我们有的时候是不知道的,对于这样的文化我们能够了解多少呢?戏剧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秦汉时代。但形成过程相当漫长,到了宋元之际才得成型。成熟的戏曲要从元杂剧算起,经历明、清的不断发展成熟而进入现代,历八百多年繁盛不败,如今有360多个剧种。就我而言,皮影戏绝对是一种令人赞叹的剧种,一种令人舒适的娱乐。

说起娱乐活动,电影可以说是现在最受欢迎的一种形式了。坐在“小黑屋”里,盯着大荧幕,你就能看到各国影片,而且种类丰富,任你挑选……但是你知道吗,在西方人发明电影之前,也有一种在白色屏幕上表演,而且很受欢迎的影子戏,它生于中国,然后在世界各地生根发芽,风行于世,它就是电影的鼻祖:皮影戏。
皮影戏,又被称作是“影子戏”,通常是用纸板做成人或者动物或者其他现状的东西,用来表演民间故事。其表演形式较为独特。表演者都在幕后,在操作皮影的同时用当地流行的曲调来讲解故事,同时用打击乐和弦乐来配合完成,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皮影戏在多个地方都有流行,由于各地曲调不同,所以各有特色。《史记》中有记载,汉武帝因为太过思念死去的李夫人,所以有巫师为其制作影像,供皇帝远远观看,以解相思之苦,曲艺界普遍认为这就是皮影的起源。

皮影戏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老北京人都叫它“驴皮影”。它始于西汉,兴于唐朝,盛于清代,元代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2011年,中国皮影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在旧时,它用蜡烛或燃烧的酒精等光源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有时用方言),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在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天水等地农村,这种拙朴的汉族民间艺术形式很受人们的欢迎。而“皮影”是对皮影戏和皮影戏人物(包括场面道具景物)制品的通用称谓。皮影戏是让观众通过白色幕布,观看一种平面人偶表演的灯影来达到艺术效果的戏剧形式;而皮影戏中的平面人偶以及场面景物,通常是民间艺人用手工,刀雕彩绘而成的皮制品,故称之为皮影。在过去还没有电影、电视的年代,皮影戏曾是十分受欢迎的民间娱乐活动之一。

皮影戏从十三世纪元代起,随着军事远征和海陆交往,相继传入了波斯(伊朗)、阿拉伯、土耳其、暹罗(泰国)、缅甸、马来群岛、日本以及英、法、德、意、俄等亚欧各国。到了清朝,中国皮影戏艺术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当时很多官第王府豪门旺族乡绅大户,都以请名师刻制影人、蓄置精工影箱、私养影班为荣。在民间乡村城镇,大大小小皮影戏班比比皆是,一乡一市有二三十个影班也不足为奇。无论逢年过节、喜庆丰收、祈福拜神、嫁娶宴客、添丁祝寿,都少不了搭台唱影。连本戏(连续剧)要通宵达旦或连演十天半月不止,一个庙会可出现几个影班搭台对擂唱影,热闹非凡,其盛状可想而知。清代时北京皮影已很普及。除深受农民、市民欢迎外,还进入到宫廷。康熙时,礼亲王府设有八位食五品俸禄的官员专管影戏。嘉庆时逢年过节等喜庆日子还传皮影班进宅表演。当时的北京影戏班白天演木偶,夜晚则于堂会唱影戏,有不少京剧演员也参加影戏班演出。到了清代后期,曾有些地方官府害怕皮影戏的黑夜场所聚众起事,便禁演影戏,甚至捕办皮影艺人。皮影艺人还曾受清末白莲教起义的牵连,被以“玄灯匪”的罪名遭到查抄。日军入侵前后,又因社会动荡和连年战乱,民不聊生,致使盛极一时的皮影行业万户凋零,一蹶不振。
不过皮影戏它的价值已经走向了世界,北宋时皮影戏蓬勃发展,并在十三世纪初叶时首先传入南亚各国,到十五世纪时,皮影传到埃及,后来经由波斯,辗转传到了当时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土耳其人在保留皮影演出形式的同时,不断融入本民族的特色,尤其是伊斯兰宗教文化和苏非神秘主义思想,逐渐形成了个性突出的土耳其皮影戏。

相较于中国皮影题材、人物众多,土耳其就“专一”多了,它的戏中只有两个主角:卡拉格兹和哈希瓦特。相传他们曾是布尔萨清真寺的建筑工人,十分擅长讲笑话,因此延误了工期而被统治者处死,后人就将他们所讲的幽默故事以皮影戏的形式流传了下来。因而卡拉格兹(土耳其语为“黑眼睛”)也成为了皮影戏的别称。土耳其皮影戏是各种文化长期交流融合的产物,传统而又新潮,深受民众喜爱,时至今日,它仍然活跃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
参考文献:《事物纪原》 宋代高承
《史记》 司马迁
《汉书》
《文化访谈录》范正安
《远方的家》中央电视台
猜你喜欢
手脚被扎刺的解决方法
1468
如何选择和估价翡翠 翡翠的日常清洗与养护
1415
征信花了没有逾期要养几个月 征信不好没激活的信用卡可以激活吗
1452
不要花露水 自制一瓶高效无毒驱蚊水
1430
打麻将有哪些技巧
1395
懒人必备的家务收拾小技巧 家务活的小工具让你省时又省力
1394
床单沾上血渍巧清洗 彻底清洗掉新鲜涸血渍的方法
1401
新生儿白天不睡觉
1425
居家防潮的巧妙方法
1459
皮带钢丝绳探伤仪(填补国内空白输送带探伤仪实时在线靠“金属记忆”找损伤)
1362 